您好,欢迎来到唯我遨游1!
临高各界全力投入灾后重建 共渡难关见真情
来源:[来自网络] 时间:2016-08-26 12:00:12 责任编辑:admin 关注:234

核心提示:

  行进灾区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特别报道

  开栏的话:

  台风“电母”带来的强降雨,令我省多市县特别是西部地区受灾严重。然而,灾区人民没有被灾害击倒,以顽强的意志从灾难中走出,以蓬勃的斗志开启了灾后重建的新生活。

  本报今起推出《行进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特别报道》,记录我省灾区重建中的点滴变化,讲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奋进事迹。敬请关注。

  临高各界全力投入灾后重建

  洪水过后,家园依旧美丽

  -海南日报记者李佳飞 计思佳

  8月25日清晨,薄雾笼罩临城,寂静的文澜江上,几座破损的桥梁,是洪水冲刷后的痕迹。

  通往临城镇西田村的路并不好走,村内地势低洼的地方,积水还有约10多厘米,5户村民的房屋还浸在水里。

  天灾无情,但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信心:通往灾区的道路已全部通行;难以计数的大米、面、衣服等救灾物资连夜送往全县受灾乡镇,并发放到群众手里;126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园林绿化、交通标示、损坏的公共设施迅速恢复;专业技术人员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恢复生产……

  虽然洪水肆虐,不少群众受灾严重,但各级党委政府的及时救援,加上群众的积极自救,不仅有效减小了损失,更坚定了人们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心。

  党员干部是“主心骨”

  陈世辉的家在西田村地势最低洼的地段,村干部领着记者进村时,他正穿着拖鞋着水出门。

  “受强降雨影响,严峻的汛情给临高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说,初步统计,临高全县受淹村庄192个,受灾人口34.4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6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6.9亿元。

  受灾比较严重的乡镇,被淹村庄让蹲点驻村干部十分挂心。25日上午,记者在西田村见到临城镇人大副主席王明方时,他的身上还有不少泥污。降雨期间,王明方和所有驻村干部、党员都被要求进村,组织低洼地带住户、危房户等转移,连续4天没有回过家,甚至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洪水退去后,村民返村,各乡镇驻点干部又忙碌于调运分发救援物资。

  “虽然被洪水困了几天,但没有一个人挨饿,有驻村干部和党员守着,群众心里踏实。”村民陈世辉说,像王明方这样的驻村干部,每个村都有,他们就是群众的“主心骨”,让大家相信只要渡过这个难关,家园还能重建,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在离西田村不远的临城,抢修各小区电路的技术人员正在施工。

  “大雨让整个县城都断水断电,为恢复供电,供电部门紧急从海口、三亚等地抽调技术人员,连夜奋战,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供电、供水,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临高县县长曹文说,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临高县委、县政府19日晚即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次日,126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及时下拨到市政园林、水务、各乡镇等相关单位。

  有条不紊开展自救

  上午10时,临城镇教育小区,物业部经理柯青正与社区保洁员一起清理最后一堆垃圾。不再杂乱的院子里,来自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晒衣被,勤通风,预防灾后传染病。”

  “这次水灾造成的损失太惨重了,11部电梯全部泡坏了,一楼的家具、家电基本都报废了,整个小区70多辆私家车、300多辆电动车全部泡水,好在业主们积极配合,及时清理了泡水车辆和洪水后留下的垃圾,生活秩序在一点一点恢复。”柯青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说。

  而在另一个被水淹没的村庄――临城镇美当村,福利水泥店老板娘和丈夫周少贵也正忙得焦头烂额,他们家店里的100多吨水泥、330多包砂浆网、800多包石灰粉,这次全部进了水。水灾后,她们发动亲戚,又雇佣了3个员工,没日没夜地清理,周边村民有的也主动过来帮忙,才总算将泡水的东西全部清理干净。今天,大卡车又运来近10吨货物,他们接着开门营业了。

  “不等不要,靠自己!”周少贵说,这次临高受灾面积大,临街店铺几乎全军覆没,这几日,大家都在拼命地灾后自救,以尽快恢复生产,降低损失。

  在波莲镇太坡村,村民李奇生自家开的小卖部也营业了。走进去,杂货架上整洁干净,看不到淤泥的痕迹。两台冰柜,有一台因没来得及转移泡了水,要送去维修。“我平时一个人住,17日,水淹了房子1米多深,我被转移到高处。那几天主要靠从村委会领的米面和衣服度日。但洪水一退,儿子就从海口回来了,帮我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现在生活没有问题。”李奇生说。

  共渡难关见真情

  在临城、波莲、博厚等多个乡镇,记者看到,一拨拨爱心物资涌进灾区――

  波莲镇太坡村口,一台橘黄色的挖掘机正在村口进行水道疏通,挖起的淤泥被村里的年轻人用推车运走。村子里,80个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赈济家庭箱整齐放在村委会,箱子里面有米、拖鞋、碗筷、蚊香等生活必需品。

  在西田、仙还、龙跃等受灾的村庄,有省残联、省残疾人基金会捐来的200袋大米、200瓶5L装食物油、100床毛巾被、20箱榨菜和2万件衣服。

  “记不清跑了多少趟,除了运送救灾物资,还运送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志愿者郭城说。

  今天一早,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农学院教授阮云泽等10多位专家,还到武庵村的稻田,对村民进行灾后指导。阮云泽拔起几株水稻看了后说,现在已经能看到水稻的白根,说明水稻已经在修复,需要抓紧时间对水稻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对水稻加强营养和防治病虫害可以同时进行,现在要重点防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阮云泽说。

  在田间,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开始给村民发放农药,不少村民骑着自行车赶来领取。

  在渔港码头,为帮渔民恢复生产,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帮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受损池塘、网箱以及生产设备进行修复。渔民们根据要求,将一车车死鱼运到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的地点,挖坑加石灰进行深埋处理。

  在伤痕累累的临高大地上,灾后重建和救助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灾后的家园正重新焕发出美丽的容颜。

  (本报临城8月25日电)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信息,查看评论信息

不填则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