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唯我遨游1!
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流动学堂2025年第9场报告会在三亚边检站举行
来源:[海拔新闻] 时间:2025-06-25 17:45:18 责任编辑:admin 关注:9

核心提示:

6月24日,由海南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主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流动学堂2025年第9场报告会在三亚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行。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亮以《全岛封关后海南自贸港的机遇与挑战——自贸港封关核心政策解读》为题作报告,为三亚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带来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政策解读课。

报告会上,刘云亮从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出发,通过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落实“1348”战略框架、推进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法治新要求、海南自贸港建设新认知新风险新挑战新征程、海南自贸港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海南自贸港市场主体发展主要风险研判与防控对策等维度,运用大量数据和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阐述海南自贸港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详细解读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核心政策。

刘云亮首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提法、新内涵及其核心价值,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议题,重点阐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提法、新内涵、核心价值,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指明方向。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出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也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在解读海南自贸港封关核心政策时,刘云亮详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实施与“1348”战略框架的落实。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作为“基本法”,是封关运作坚实的法治基石,其重点在于精准落实海南省委“1348”战略框架,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确保战略蓝图“落地生根”。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推进“1348”战略实施,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好祖国“南大门”。同时,要坚持制度集成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针对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新要求,刘云亮强调,封关后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求必然对法治环境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亟须构建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规则体系,探索建立既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又符合海南实际的法律制度,并大幅提升跨境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能力。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大局意识、坚定的自信自强、顽强的斗争精神、牢固的底线思维和严实的作风干劲抓好贯彻落实。

在谈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认知、新风险、新挑战与新征程时,刘云亮分析海南自贸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路径,以及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制度集成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他表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需要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促进,需要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相互融合。风险防控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必须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政策落地与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海南自贸港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刘云亮指出,海南自贸港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他详细研判海南自贸港企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包括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

“法治是最高层次的营商环境。”刘云亮强调,封关后海南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软实力能否匹配开放硬举措。封关运作不仅是物理边界的转换,更是制度、管理、思维的深刻变革。

报告会结束后,与会移民管理警察纷纷表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他们对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思路。将以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牢记维护国门安全、服务开放发展的初心使命,以更专业的素养和更开放的思维坚决筑牢口岸安全防线,全力以赴为海南自贸港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中展现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担当作为。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信息,查看评论信息

不填则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