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唯我遨游1!
“一海二陆”交通线建奇功 崖县梅山交通站书写抗战传奇
来源:[来自网络] 时间:2016-07-11 12:00:24 责任编辑:admin 关注:46

核心提示:

  神秘的崖县梅山交通站

  文图 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蔡明康

  每年的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年后的1939年2月,抗日的烽火燃烧到了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从北到南,琼岛人民奋起反抗,崖县(今三亚市)梅山抗日交通站的秘密建立,书写了一段抗战传奇,在海南抗战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2016年建成开馆的梅山革命史馆,是琼南地区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七月流火,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参观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馆内陈列的抗战图片,虽然斑驳模糊,但却有力地再现了梅山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所经受的战争考验和做出的历史贡献,是领导琼南抗战取得胜利的南部重镇。

  梅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每一个山头都有许多传奇的革命故事。

  1939年2月,日军侵琼之后,中共崖县县委充分把握当前对敌斗争形势,决定将县委迁驻梅山。这是一个战略性抉择,既有利于保存自己,又能带领全区人民坚持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梅山就此成为历史上一个坚不可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梅山人民开展对敌斗争历史上最悲壮最值得追忆的一页。

  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3月,中共崖县县委为了加强和西南临委(琼崖党委派驻昌感党组。昌感,即今东方市,编者注)的联系,及时获得敌人情报与开展对日斗争,因此决定在崖县西南建立梅山交通站,并把建站的任务交给梅山乡党支部和乡民主政府去完成。

  梅山乡党支部在琼崖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艰难处境下,他们坚定地接受了建站的光荣任务。

  交通站的神秘线路

  梅山地处崖县区域(今三亚、乐东、东方一带,编者注)中心,面临大海,背靠大山,山高林密,无论水上还是陆地,进可攻,退可守,既容易隐蔽,又能出奇制胜,特别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是个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从梅山到西南临委(今东方市),全程约有100多公里之遥,而且沿途平原有日军设防布守;山区更有敌伪军驻扎巡逻,真是四邻多垒,岗哨林立,荷枪实弹,戒备森严。但是梅山乡党支部紧紧地依靠人民,神秘般地开辟出“一海二陆”的交通线。“一海”:即梅山―角头―望楼港―莺歌海―昌感县的墩头―和西南临委联系。“二陆”(平原区和山区)。平原区:梅山―桔棵―中灶―望楼港―新村―新丰―老孙园―七寒头坡―和西南临委接线;山区:梅山―桔棵―山脚―抱笋―草岭―红五―山公穴―翁公头坡―和西南临委联络。总称:“一海二陆”交通线。

  交通站的任务是“三送”:送公文、送情报、送党政军(青年抗日入伍新兵)人员的安全过往。事关大局、责任重大,既要做到交通顺达,又要做到万无一失。因此,梅山乡党支部认真谨慎地从“青抗会”和“民兵中队”里遴选出机智灵敏、胆大心细的孙光林、麦亚保等人当交通员。他们吃着自家饭,穿着自家衣,为了抗日,交通员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来去如风地走险在交通线上。有时陆上交通突然出现敌情,马上随机应变改走“海上”。以三条路线作为“足球场”和日军“踢球”。如踢边受阻时,立即将球传中过渡,等待机会创造条件去“破门”。梅山交通员在这三条交通线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日军斗智斗勇,搞得敌人焦头烂额。“有时一次接送的人数,竟达四五十人之多。地下交通线的建立,沟通了党组织上下级之间的密切联系,极其有利于抗日工作的开展。”(摘自《崖县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北京・第106页)。

  日本侵略军在梅山残存的碉堡。

  交通站活跃在抗战最前沿

  梅山交通站神出鬼没的工作,让村子里的汉奸怀疑是“青年抗日会”所为,他们便向日军告密,因此敌人在1940年春季里的一天,突然举兵“围剿”梅西村、梅联村(角头村)。鬼子一进村,就丧心病狂,穷凶极恶地逐户搜捕群众数十人,惨无人道地杀死两名“青抗会”成员,又纵火烧民居,房屋夷为平地,财物一扫而光。紧接下来,便是“清乡”,推行十天一“围剿”,五天一“清乡”,所谓“彻底治安肃正”的方针,其目的是恫吓、威慑群众对交通站的保护和支持。

  不久,日军在汉奸、特务和伪保长的配合下,在梅山的战略要地位置上,筑工事、设兵防,阴谋封锁梅山交通站和西南临委的联络。敌人在梅东村的牛头岭、梅西村的高土墩、长山村的白土园分别筑起了三座碉垒,同时驻守日军三个派遣队,实施“三相”――防地相连、环海相接、守兵相望,日夜死盯着梅山抗日根据地和交通站的一切动静……

  梅山抗日游击队活动的梅山角头湾。

  为了坚决打击日军和汉奸的破坏,确保梅山交通站的畅通无阻,梅山党支部在县委的领导下,指引全乡人民团结起来,开展勇除汉奸、智解保长的斗争。他们那时采取了“分化互解”和“打拉并举”的方法,向汉奸、保长指明,日本人早晚总是会被打败的,大家都是梅山人,不要和侵略者同出一气,伤害自己的乡亲,成为千古罪人,不时给汉奸分子喻以民族大义的教育。经过不断的斗争,大多数的敌伪人员,都给争取过来为我们所用。从此梅山再也没有汉奸给日军通风报信了,敌人失去了耳目,变成了“耳聋”、“眼瞎”。梅山交通站更加神秘般地活跃在崖县抗日斗争的最前沿。

  1941年9月,琼崖抗日独立大队第3支队奉命执行战略东移来崖县,县委派李大和、孙惠公当向导,前往乐东县乌槐岭接应。近200人全副武装,由李、孙两人引路进入了梅山交通站路线开始东移。他们“暗渡陈仓”,越过封锁,顺利地到达崖县梅山。“3支”在梅山活动数天,筹足军粮和补充军备,经仲田岭最后抵达万宁县六连岭抗日根据地,完成战略东移任务。然而一贯主张“捕人要多,杀人要快”自命不凡的“皇军”,却一点儿未曾发现过梅山交通站的“蛛丝马迹”。梅山交通站和它的无名英雄,在崖县抗日斗争的艰难岁月里,付出了生命和鲜血,是应该永远被铭记的。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信息,查看评论信息

不填则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