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唯我遨游1!
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三亚举办
来源:[海拔新闻] 时间:2025-04-19 17:04:37 责任编辑:admin 关注:11

核心提示:

4月18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三亚学院举办。来自民办教育行业的校长、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度对话,结合智慧课堂实践、产教协同平台搭建、大模型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从特色办学、产教融合、科技赋能等维度,系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效应以及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民办教育迎来AI驱动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全球正经历从信息化辅助向数字化重构的颠覆性变革,AI技术既冲击传统教育模式,也为教育创新提供新机遇。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以先行者姿态主动融入国家数字化战略,依托灵活机制探索弯道超车路径。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李连宁致辞时表示,当前民办高校面临双重挑战:技术重塑人才需求,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向数字复合型人才;学生代际变革,Z世代对互动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强烈,同时存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不足、智慧校园标准不统一、区域数字化水平差异大等问题,需要打破“各自为政”困局,构建资源共享的数字共同体,并建立行业协同机制。他建议,未来要采取理念创新引领、政策落地践行、技术赋能破局、生态协同共建、国际合作拓展五大行动方向来推进民办教育的深度转型。

“民办教育因体制改革而生,现迎来AI驱动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民协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丹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民办教育的变革性意义及行动方略。陆丹呼吁民办教育界要形成共识,建立起智能教育共同体,通过专委会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可复制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同时,聚焦核心场景,优先布局课程体系重构、教师角色转型、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此外,把握投入产出优势,相较于硬件投入,AI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具备更高性价比,民办院校以此实现“弯道超车”。

“AI+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论坛上,与会者重点分析了AI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场景构建、教师角色转型路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同时聚焦民办高校如何通过“AI+产业”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针对技术伦理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周傲英表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智能的自动化,其发展已突破传统科学引领技术的范式,转向技术倒逼科学突破的新阶段。他以AlphaGo、ChatGPT等案例说明,AI通过经验主义路径实现智能跃迁,而中国经验主义传统正契合这一趋势,为民办教育带来弯道超车机遇。

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王桂云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战略,民办高校需要从智慧校园基建升级、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学资源创新融合、产教协同生态构建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并特别提醒数据安全与伦理的现实风险,呼吁建立标准化保障体系。

“面对AI时代的变革,共识与协作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作为吉利教育的一员,三亚学院积极践行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跨界跨区跨线并行’的三学院理念,通过区域联动、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多元交互,打破知识壁垒,重塑学习路径。”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表示,吉利教育孵化的新平台,也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全场景解决方案,未来共同打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构建“一带一路”数字教育合作网络,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绘就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蓝图。

论坛当天,还宣布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聘书。

免责说明:  文章由网友分享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我要评论
0 条评论信息,查看评论信息

不填则为匿名